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委員會1999年的調查,每年約有20萬5850個兒童因為使用遊戲設備而造成傷害,其中79%是因為「墜落」在不安全的地墊造成。2004年消基會調查也顯示,高處墜落為常見兒童遊戲傷害原因的首位,突顯公園遊戲場鋪面重要性。
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陳歷渝表示,孩子在硬度太大、無法吸收衝擊的場地玩耍,若不慎跌倒,很容易造成骨折、腦震盪等傷害,相當危險。

靖娟基金會今年6月委託台灣檢驗科技公司,依據國家標準CNS12642及CNS12643,針對五都8個縣市抽檢40個公園遊戲場鋪面,結果發現,所有場地的頭部傷害指數「HIC」都超過3000。陳歷渝解釋,依照美國標準,若跌落在HIC (頭部傷害指數)超過3000的場地,就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,因此是最低標準,
若要達到孩子安全遊戲的程度,最好HIC維持在1000左右。
許多場地不合格,主要是政府或設計單位在維持場地安全性的迷思,也就是誤以為只要是彈性地墊就是安全的, 但若彈性地墊裝在堅硬的地板上,如下
圖一

可能還不如挖鬆的沙坑來的吸震,此外比較厚的地墊也未必比較吸震,因此最好在實際測試鋪面材質、以及防護安全高度之後,再進行工程比較安全。
此外,他也表示,目前很多公園沒有定期維護也是主因, 因為當橡膠材質的地墊,受到陽光雨水的侵襲,會逐漸變硬、變形,對孩子的危險性也就逐漸上升。

雖然依規定,各單位必須每日、週、月、季檢查,每年還要用儀器定期檢查,
但若檢查之後沒有及時改善,情況並不會改善。
文章分享- 節錄自台灣醒報 作者:李彥穎
|